下拉阅读上一章

第134章 就没有容易的

  

  

上次在竹山,没有及时报捷,江向阳还捞了一个警告处分,打了一个奇迹般的胜仗,一边记功表扬,一边还被警告,找谁是说理?

  “发了...”

  别书琴说起这件事,就特别想笑。

  走之前,刘科长还专门派人叮嘱她,让她盯着江向阳,拿下秦安,一定要第一时间发报报捷。

  上次就是因为江向阳埋了44师,没有及时报捷。

  性格内敛的吴政委,竟然暴躁到爆炸,一着急,就带着红25军打垮了汤恩伯中央军第4师。

  这可是骄人的战绩。

  打完了还憋了一肚子气。

  “军部可有通报进攻甘谷和清水的消息?”

  江向阳认为,只要别书琴不出什么幺蛾子,其实电讯室很适合她和顾心宜三人,没事还可以帮曾纪兰做一些统计方面的活。

  这样在221团也能有自己的位置,更有着光明的前途。

  “有,程军长歼灭了第12师补充团,决定进攻甘谷,徐副军长也准备带着75师,进攻清水..”

  江向阳长长的吐了一口气。

  甘谷应该没有什么问题,毕竟除了12师补充团,就是一些民团。

  清水就困难很多了。

  一个旅的敌人,倘若于学忠之前就对城防工事进行改造,加固,那就难打了。

  他没有亲自看过,也说不好。

  毕竟清水不像天水,战略位置那么突出。

  “心宜,书琴,让电讯兵日夜盯着电台,尽可能截获敌军最新调动的消息...”

  显然,封堵一,四方面军的敌人,似乎并没有重视红25军。

  但是,经过天水之战。

  敌人肯定会重新评估红25军的实力。

  倘若不想红军在甘肃遍地开花,将会调集新的力量,围剿红军。

  江向阳并不特别担心薛岳的追剿军以及中央军。

  因为国民政府有更好的选项,那就是四马,毕竟东北军在红25军手中吃亏太多,杨虎城也不是傻子,这两支军队,只要红军不是奄奄一息,绝不会冒险扑上来。

  四马最近的马泓宾,这家伙在红25军转战鄂豫陕的路上,曾经跟在40军和东北军中间,围剿过红25军,现在就在六盘山以东严阵以待,随时可能顺着西安到兰州的西兰公路,封堵红25军北进的道路。

  倘若跟历史上一样,只有马鸿宾一路出现在西兰公路上。

  那倒是不足为惧。

  但是打下了天水,大败114师,敌情肯定也会出现变化。

  马步芳大量的部队,就驻扎在兰州。

  距离秦安正北方向,兰西公路的静宁县,只有两百公里,再往西,距离会宁,定西,只有一百多公里。

  马步芳的哥哥马步青,则在兰州西北的地方。

  极可能跟着马步芳合兵前来。

  至于马鸿逵,江向阳感觉宁马即便要来,也会比较晚,毕竟距离在那里摆着。

  国民政府有的是人才,能游说西北,用金钱,用职务,权利,能诱惑四马拿出家当,跟红军死拼。

  正在他对着地图发呆的时候。

  陈三右进来了..

  “秦安这县城人口少不说,好穷哦,比竹山,房县都穷...要不,给政委发个电报,我带队继续北上...”

  竹山,房县,保康,南漳,宜城一战。

  陈三右尝到了穿插的甜头,眼下拿下秦安的收获,相比较扩编以后的221团战力,无法入眼。

  审讯时候国民党官员,人家都说了好多次,秦安比不上北方西兰公路几个县有油水。

  这个话,完全说到了江向阳心坎里。

  早北上,比晚北上好。

  趁着兰西公路上,只有马鸿宾一部。

  只不过要是给吴政委发报,恐怕他不会同意的。

  纸面上的实力在那里摆着..马鸿宾一部,也有一个师,还大部分是骑兵,221团即便是加强团,也只有一个团。

  “你不要去,你我的目标有些大,亲自带队擅自行动,容易遭人记恨。也不要北上,如果分兵,北上的县城是东路和中路的交集点,让胡广生营,魏常春营,伪装中央军第一师..西进通渭。”

  “再发个电报,提醒一下政委,南面的敌人,迟早追来,敌人在兰西公路,极可能调动重兵组织第二道防线,我军应该尽快北上..撕扯敌人原本不坚固的防线,调动南面渭河一线防御的敌人,追击我军..”

  吴政委也想尽快北上。

  收到江向阳电报,只能苦笑摇头。73师打甘谷,75师打清水,战斗都还没有打响。

  倘若两个师,顺利占领了两城。

  这时候就没有必要帮他们守着后路。

  也就是他带着220团,辎重团等直属部队离开的时候。

  现在,还不行。

  万一两个县城的敌人,跟情报上不符合或者发生其他意外。

  他要尽快带着220团去增援。

  岂能不管不顾的北上。

  “江向阳这家伙,宜城之战尝到了甜头,又想甩开主力部队,向北穿插了..”

  看着吴政委拿着江向阳发来的电报,沉默不语,郭副师长感慨的开口。

  “他的想法,是对的..天水一战的战果,应该是瞒不住了,敌人肯定会顺着兰西公路,组织第二道新的防线,这时候北进,可以抢在敌人完成集结之前,逐个击破,我也很想命令他北进..只是觉得,220团跟他一起北进,更稳妥一些。”

  吴政委一边说,一边指了指缴获胡宗南所部地图上平凉的位置。

  那里赫然标注了马鸿宾所部一个师的人马。

  “西北这里建立苏区,真是太困难了..”

  天水周围,都是民族杂居的县...少数民族隔阂,不是一番说教,就可以打破的,虽然汉族也是主体民族,但是相比地域的辽阔,就渺小了。

  这里的土地,虽然也是地主掌控,可干旱少雨..

  种植的作物,亩产很低。

  即便是打了土豪,分了田地,这些半农半牧的社会底层的农民,更愿意在家里种地。

  毕竟这里人口相当的少。

  地广人稀,某产地,就意味着需要种更多的土地,才能维持一家的生活。

  尤其还在缺水的情况下,家里缺不得重劳力。

  费劲打了土豪,没有太多浮财,积累比不上消耗,还达不到扩红的预期。

  “听说陕北还不如这里..”

  “搞苏区,就没有容易的..鄂豫皖倒是水多田肥..可是白匪军运兵也相当便捷..”

第134章 就没有容易的

你刚刚阅读到这里

返回
加入书架

返回首页

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